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身边的数据安全 教学设计 课题 身边的数据安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身边的数据安全》作为江西科学技术-出卷网-2023年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据安全与保护》的第10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上的数据安全,包括网络数据库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络交易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二是掌握移动网络中的数据安全,强调在移动设备广泛使用的今天,如何有效保护个人数据安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环境中,数据无处不在且具有重要价值,意识到数据安全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注并理解数据安全相关的最新信息和技术发展,提高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警觉性。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分析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中的数据流动过程,识别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设计出简单的数据安全保护策略,运用计算思维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如设置强密码、使用加密通信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索和学习数据安全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如使用数据加密软件、了解云存储安全机制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尝试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应明确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尊重他人数据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参与任何侵犯数据安全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传播数据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同时,学会在数据安全问题上寻求帮助和合作,共同应对数据安全的挑战。 重点 了解互联网上的数据安全 难点 掌握移动网络中的数据安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关于日常生活中个人数据泄露导致不良后果的小视频或案例故事,如社交媒体密码被盗、个人信息被滥用等。提问引导:“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自己的数据安全吗?在哪些情况下我们的数据可能会受到威胁呢?” 观看视频或听案例故事,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个人对于数据安全的理解和担忧。 通过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讲授新课 环节一:引入互联网数据安全的概念教师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关于互联网数据流动的示意图,简要说明数据在互联网上如何被传输、存储和处理。随后,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在网上购物、浏览社交媒体或发送电子邮件时,我们的数据是如何被保护的?如果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会带来哪些后果?”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介绍数据泄露可能导致的身份盗窃、财务损失、隐私侵犯等严重后果,以此激发学生对数据安全学习的兴趣。环节二:详细讲解互联网上的数据安全教师活动:介绍基本防护措施:详细阐述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基本防护措施的重要性。讲解加密技术:简要介绍数据加密的概念和原理,说明加密是如何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的。分析安全协议:介绍HTTPS等安全协议的作用,解释它们如何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强调软件更新:强调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常用软件的重要性,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展示案例: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数据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