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 一、课标内容 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二、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健全人格: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好习惯。 责任意识: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秩序的作用1(重要性)。 【教学难点】 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导入: 材料:2024年4月6日,肖某某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熊猫谷)参观时,趁安保人员不注意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扔橘子皮,被安保人员当场发现并要求其签订文明参观承诺书。饲养员已在第一时间将橘子皮清理出活动场,大熊猫未接触到橘子皮。肖某某因违反入园参观规定并可能对大熊猫造成严重危害,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含熊猫谷)参观。 为什么要终身禁止肖某某再次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分类 材料: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公交车上,乘客们主动让座,尊老爱幼;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操作...... 合作探究:上述材料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图片分享: 合作探究:观察图片,这些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教师归纳:社会秩序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可以分为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活动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材料: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车辆和家长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合作探究:(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学生回答:(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矛盾。 (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重要性。 (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探究二 维护秩序靠规则 活动三:社会规则的形成及种类 材料:华北地区持续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被困途中。接到转移命令后,列车乘务组按照之前掌握的信息配合救援人员组织旅客转移,优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旅客下车前往安置点。 合作探究:优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旅客下车前往安置点说明了什么?在乘坐火车时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教师点拨:社会规则的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教师讲解:道德、纪律、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 纪律 法律 区别 制定 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 机关、团体等制定 国家制定或认可 实施 自我约束、社会舆论等 团体成员共同遵守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约束 范围 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约束范围广泛 团体的所有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