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成因; 2.了解碳循环的概念以及改变碳循环过程的方式; 3.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 4.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 1.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预习新知】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1.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征 (1)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2)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2.温室效应 (1)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 (2)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3)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3.碳循环及对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 (1)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 4.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的影响 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应对措施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具体表现如下: 2.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1)各国都要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 (2)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但缺少应对全球变暖的资金和技术,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3)各国需要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巩固训练】 下图为我国不同景观带多年平均能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冰雪景观带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最少,主要原因是其( ) A.海拔高 B.反射率高 C.云量小 D.植被少 【小题2】导致城市与农田单位面积潜热传输能量大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地面多硬化 B.城市地面比热小 C.农田上空云量小 D.农田附近气温高 【小题3】随着全球变暖,最可能出现大幅增加的是( ) A.高海拔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 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C.全球地面有效辐射总量 D.冰雪带的反射率 2021年10月,我国将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竹林是重要的碳汇。浙江省安吉县竹林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将农户的林权统一流转到合作社集中经营,与交易中心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2022年碳汇交易收入170多万元。该县某村以竹林未来30年碳汇收益作抵押,获得365万元的“碳汇共富贷”,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安吉县通过碳汇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是( ) A.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将林权统一流转集中经营 C.签订碳汇长期收储合同 D.向竹农发放碳汇抵押贷款 【小题2】“碳汇共富贷”体现了当地的竹林从生态资源转变为( ) A.生态产品 B.生态服务 C.生态资产 D.生态功能 【小题3】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的是( ) A.增加碳汇供给者收入 B.提高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