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走向生态文明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学习重难点】 1.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预习新知】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不同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 社会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人与环境的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 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 依赖 农业社会时期 生产力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社会时期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 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构成 威胁 现代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逐步向 生态文明 转变 生态文明的含义: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 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的做法:将 生态文明 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生态文明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强调: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 可持续利用 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两大要求 ①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 避免 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 威胁 ; ②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 区域稳定 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根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 生态文明 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主要途径 ①推进 生产方式 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 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进 生活方式 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巩固训练】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滥砍乱伐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小题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林木现象的处罚力度 D.大力建设大型水电站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被誉为“城市建筑的肌肤”。下图为“立体绿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立体绿化”建筑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适应自然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定胜天 D.人地协调 【小题2】与普通建筑相比,“立体绿化”建筑( ) A.采光性能增强 B.噪声污染减弱 C.电能消耗增大 D.雨水排泄加快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2500米以上地带 B.1900~2500米地带 C.1300~1900米地带 D.1300米以下地带 【小题2】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