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2300

4.3 国际合作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4977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国际合作,学案,解析
  • cover
4.3国际合作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2.结合实例,说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态度和行动。 【学习重难点】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预习新知】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 ,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 。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 的影响。 (3)在 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 ,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途径 (1)当前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意愿高、 广、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特点。 (2)国际社会围绕共同关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实施了多种途径的 。有些国际合作进展良好,有些国际合作虽 但仍在艰难前行。 (3)主要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 合作协议,资金援助,人员 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中国在行动 1.主要姿态 (1)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2)我国已经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 、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 、贡献者。 2.主要表现 (1)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 公约成效显著。 (2)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3)我国提出的建设 、推进 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视野拓展] 党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巩固训练】 1.一般情况下,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的是( ) A.劳动力 B.技术 C.政策 D.市场 2.下列关于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法的基本依据和指导原则 B.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但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 C.违反环境保护法须承担的民事责任是“赔偿损失”和“排除危害” D.我国其他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则和经济法中涉及的有关环境保护条款,也属我国环保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3.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历史上首次举行视频峰会,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全球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峰会,并结合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经验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峰会的召开,说明了( ) ①疫情无国界,应加强全球合作,团结协作应对挑战 ②各国共享抗疫研究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等全面消除疫情影响后,再迅速恢复各国间经贸往来 ④各国疫情蔓延程度不同,需“各自为政”、“以邻为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大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国家可以解决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需加强国际合作 C.所有环境问题都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小题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