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2441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41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单元
  • cover
苏教版五年级《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年级:五年级上 教学内容:1、 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2、 拓展:了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及壮族的民俗文化 。 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模仿、学习,掌握“一领众和”的对唱山歌的形式。 2.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不同表现方式,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民族的经典音乐。 教学重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中个别乐句音准、节奏的把握。 教材分析: 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是具有浓郁风情的壮乡山歌,选自歌舞片《刘三姐》。它曲调活泼风趣,以对唱的形式呈现并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歌词口语化、生活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其音乐元素多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流传很广。旋律中的变换节拍(2/4、3/4)和衬词(哎~~~)构成了歌曲最明显的特征,变换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渲染了歌曲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山水之间赏山歌 (在诗情画意的风光片中初步感受山歌的特点) 1、导入 师:喜欢旅游的同学举起你们的左手,喜欢边旅游边听音乐的同学们举起右手,喜欢旅游的时候边听音乐边听故事的请拍拍手!生:拍手(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旅游。去到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有传说的美丽的地方。 2、出示多媒体课件:风光片《桂林山水》的片断 思考关注:这是哪里?(生:广西桂林) 师:很多同学都猜出来了,这里就是被称为“人间仙境”的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桂林的山真奇啊!可谓怪石嶙峋。。。地区的特色使得善良的壮乡人,天生就有一副让人羡慕的歌喉,他们爱站在山峦间放声歌唱,听自己的回响在山间的美妙声音。他们行走的时候也唱,砍柴的时候也唱,唱着唱着,就唱成了一种歌曲体裁,你知道这种体裁是什么吗?(山歌) 对了,就是山歌!让我们在悠扬的山歌声中,走进桂林山水,走进“山水画廊”——— 广西。 3、学生观看视频《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 你觉得山歌好听吗?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好听。特点:节奏自由,旋律悠长,演唱时高亢明亮。。。 二、你唱我和对山歌(在热烈欢快的对歌中感受山歌的演唱形式特点) 1、引出主要人物“刘三姐”: 师:在风景秀丽的广西,有一位姑娘,叫“刘三姐”。她唱的山歌山也爱听,水也爱听。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歌仙”!你瞧,她划着小船过来了。 2、学生欣赏电影《刘三姐》片断;师介绍:刘三姐的传奇故事。 师:刘三姐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孩,她从小就聪慧过人,传说 ,她在8岁的时候,就能把看到的景物编成歌唱出来。她最拿手的就是“对山歌”,跟她对山歌的人,从没赢过她。什么是“对山歌”?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欣赏并思考问题:人数,形式,内容。) 3、观看“对山歌”的场景,了解“对山歌”的形式及特点。 师:我们刚刚看到的视频,就是刘三姐带着姐妹们和村子里的小伙子之间进行的一场精彩的“对歌”会。告诉你们,壮家人个个都是对歌的好手。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了什么叫对山歌吗?你们来说说看? 生:自由说 (师引导:几个人唱?齐唱么?两个以上的人,一问一答,一领众和) 师总结:对歌,是壮族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娱乐方式,他们在种田、打鱼劳动的时候演唱,以此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所以,对歌的歌词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歌的形式多种多样,一领众合,一问一答,便是其中的一种。 4、学习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1)聆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师:今天,我们也来对山歌。同学们仔细听听,这首歌的歌词唱了些什么? 生:粮食,庄稼,农作物。。。 师:提到了哪些农作物呢? 生:高粱,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