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诗歌三首 4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者简介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传说唐玄宗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语,惹玄宗恼怒。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因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而漫游吴越。临近黄昏,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看到行人各自归家,而漂泊他乡的诗人不免又增添了新的愁绪,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德 dé / / / / / 读一读 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 / 宿 / 书写指导 dé 注意右边“心”字上面一横。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①泊:停船靠岸。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③日暮:黄昏时分。 ④客:指诗人自己。 ① ② ③ ④ 品读诗文 品读诗文 思考:这两句交代了什么?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立足点 时间 心情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①旷:空旷。 ① 江边夜景 诗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品读诗文 本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远景 近景 对比 品读诗文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诗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jī 品读诗文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要紧扣“愁”字,诗人没有在诗中过分地渲染悲苦气氛,而是一种跟景物相衬的淡淡的愁绪,朗读时可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朗读指导 《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看着周围的景色,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主旨概括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 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随堂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诗,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轼 shì ①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 饮醉酒后写下的作品。 读一读 / / / / / / ① 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翻墨:比喻像打翻的墨水一样。 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