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43051

1.1人口分布学情评估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3760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口,分布学,评估,训练,解析
  • cover
1.1人口分布学情评估训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下图)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m加等值线,主要受制于当地的(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水源 2.有助于突破图示人口密度突变线的措施包括(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将西部的荒地大规模开垦为农田 ③加强西部与外界的联系④加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格陵兰岛为世界面积第一大岛,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83万人,岛屿中部为冰雪高原,冰雪覆盖面积超过岛屿面积的4/5,图甲示意格陵兰岛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爪哇岛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岛,人口约1.45亿人,面积为1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大,图乙示意爪哇岛地理位置及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两岛人口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资源 C.地形 D.矿产 4.推测格陵兰岛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是( ) A.东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南部 5.爪哇岛上的火山口附近有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湿润 C.土壤肥沃 D.植被丰富 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呈现新态势。下表示意多因子对“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力指数。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因子 城市规模 城市群类型 行政等级 全国 0.286 0.042 0.041 东南半壁 0.283 0.037 0.046 西北半壁 0.487 0.046 0.516 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 ) ①主要受人口的机械变动影响②主要受人口的自然变动影响 ③西南半壁更能反映全国规律④东南半壁更能反映全国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行政等级对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变化影响较小,是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相比( ) A.省会辐射能力较弱 B.省会环境质量较差 C.大型城市数量更多 D.城市群类型更多元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是一条全国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下图示意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 ) A.以东平均人口密度小 B.以西平均人口密度大 C.以东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D.以西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9.人口密度突变线向武威地区弯曲,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降水丰富 B.植被覆盖率高 C.矿产资源贫乏 D.灌溉水源充足 10.西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异较大,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交通 中国人口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下表示意我国1982年到2010年间的人口普查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千米 )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千米 ) 1982年 43.24 94.23 230.25 56.76 5.77 10.82 1990年 94.13 259.02 5.87 12.40 2000年 94.59 303.78 5.41 13.23 2010年 94.41 325.84 5.59 14.68 11.1982年到2010年间( ) A.东南半壁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B.东南半壁增加人口数少于西北半壁 C.西北半壁人口数总体在减少 D.西北半壁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12.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差异 B.社会文化差异 C.经济水平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13.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德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平原 B.温带平原 C.温带高原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