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45025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单元)(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296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编版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单元)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上升之梯。军功爵制 (  ) A.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B.使宗法制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C.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 【解析】选A。据题干“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上升之梯”可知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A。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瓦解,B错误;C不是材料信息表明的问题,排除;D“彻底瓦解”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 2.(2024·苏州高二检测)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的杀敌数量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C.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D.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时期,汉朝是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因此选官标准由军功演变为德行和才能,D正确;选官标准的变化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入仕通道趋于多元,排除B;材料涉及选官标准,未涉及客观性,排除C。 3.曹魏时期,中正官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可知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注重公正合理,故选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选官的随意性,排除A;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无法促进社会阶级流动,排除B;九品中正制无法摒弃门第间的差别,排除D。     【补偿训练】   (2023·扬州高二检测)北齐时,马敬德“将举为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  ) A.强化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B.以品行为首要选官标准 C.采用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D.优化完善了考试的程序 【解析】选C。据材料中马敬德的入仕历程可知,北齐时期有孝廉、秀才、方略、策问等选拔方式,说明当时采用多种途径选拔人才,故选C。多种途径选拔人才有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而非强化世家大族的地位,排除A;题干中的秀才、方略、策问等方式不是以品行为首要标准,排除B;题干中未涉及考试,排除D。 4.(2024·扬州高二检测)如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  ) 类型 来源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优点 B.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C.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 D.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 【解析】选D。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选官,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唯一”表述太绝对,排除B;C不符合制举的类型,排除;从唐朝科举考试考生来源有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自学考试合格者等可知,唐朝科举考试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故选D。        【深化点拨】 科举制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其特征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科举制打破了人们以前依靠门阀才能当官的特殊方式,打破了世族对官场的垄断。 5.(2024·苏州高二检测)下表是明代监察官员的选任方式。据此推知明代的监察官员 (  ) 荐举 吏部、都察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