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46638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195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八,解析,纲要,历史,中外,2019
  • cover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定向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1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二战后初期的发展 1.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微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仍很严重,其根源是什么 提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背景: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2.过程 (1)赫鲁晓夫改革(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方面 内容 影响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②,改革干部制度 改革注入某些③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改革没有突破④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经济 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①;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思想 1956年赫鲁晓夫在⑥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⑤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智选:①收购制 ②集体领导 ③市场经济 ④计划经济 ⑤全面科学 ⑥苏共二十大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②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③失败原因:a.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 b.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内容 经济 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政治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②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微思】 阅读课本图片“即将发射的苏联火箭”及其文字说明,图片及文字体现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苏联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发展更加畸形。 【图解】 【借图发挥】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是苏联改革的主要原因。 ·赫鲁晓夫的改革引进市场经济的成分,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 ·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三、苏联的解体 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2.过程: (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 (3)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特别提醒】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学习任务2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一、社会主义建设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2.建设 成就 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问题 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微思】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据史料概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类型有哪几种。 提示:一是利用苏军挺进东欧的有利条件建立;二是主要利用自己的力量解放全国;三是在柏林危机发生、德国分裂的情况下,在苏占区成立。 二、社会主义改革 1.原因: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2.表现 (1)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 内容 建立了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