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46667

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249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七,解析,纲要,历史,中外,2019
  • cover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定向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1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 1.形成过程 意大利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很快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主要内容: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背景 (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过程 (1)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三、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背景 (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2)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过程 (1)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四、绥靖政策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微思 (1)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2)英法奉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实质是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本国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图解 经济大危机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辨析比较】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的异同点 (1)同: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受到军国主义传统和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 (2)异:①德国是由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和拉拢社会各阶层,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进而建立法西斯专政;②日本则是在天皇体制下,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暗杀、政变、扩张等方式扩大势力,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 学习任务2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局部爆发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二、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三、规模扩大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2.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五、战争结束及意义  ·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意义:(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 (2)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微思 (1)“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战役指什么 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