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写雪的诗句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世说新语》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 三、诵读课文 1、听朗读,注意字音、断句。 2、全班齐读。 3、细读———读清楚。自读课文弄清楚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疏通文意 (一)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对译 逐字对译,字字落实。 2.换———替换(用现代汉语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3.留———保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 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4.删———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例:夫战,勇气也。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5.补———补充。(译文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语。) 6.调———调序。(调整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学生翻译课文。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这个回答问题的女孩)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品读文本 思考: 1、你认为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2、你认为作者更喜欢谁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撒盐空中差可拟”,把雪比做盐,二者的相似点是颜色。 “未若柳絮因风起”,把雪比作柳絮。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2、明确:作者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作者虽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六、拓展升华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何谢道韫、谢朗等谢家儿女可以有这样精妙的比喻句脱口而出呢? 学生发言。 教师讲解: 1、简单介绍谢家。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谢太傅下雪天蜗居家中,雅兴勃发,将家中小辈召集起来,自己担纲主讲人,给大家谈论诗文,这样一个重视文化与精神建设的家庭,子女们在此氛围中经年耳濡目染,小小年纪能吟诗作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2、“欣然”“大笑乐”可看出这场家庭讲学,从始至终,都洋溢着和谐、欢乐的美好氛围。反映了太傅讲学但不刻板迁腐,提问但不当面褒贬,它给小辈们的是浸润、唤醒、激励,谢太傅讲学春风化雨,子女们自当桃李芬芳。 3、鼓励学生,不是每一个人的优秀都源自深厚的家学,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很好的家庭条件和学习环境,但我们可以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把父母的殷殷嘱托化作前进的动力,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谆谆教诲落笔成无悔的青春,把热爱与热血一起装进奋斗的行囊。 作业:巧言妙语仿比喻 想一想,还可以把雪比作什么?完成下面的练习。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亦可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