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从精彩章节中提取《昆虫记》的理趣,探究法布尔的人文主义精神。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法布尔的理趣给当下人带来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继感受“人趣”“虫趣”后进一步体会《昆虫记》的理趣。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感受理趣后的情感体验,对当下生活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过程 1. 回顾展示导入 ○观昆虫名片 我们走进了一位有趣的灵魂———法布尔,跟着他诙谐幽默的笔触,我们走进了趣味横生的昆虫世界,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昆虫,接下来请同学们展示我们“趣读昆虫”的成果。 ○赏昆虫小诗 走进有趣的昆虫记不仅仅是认识了有趣的昆虫,第二节课我们还用诗趣的情怀走进了昆虫的世界,很多同学也用如诗的语言赞美了他最喜爱的昆虫。 老师还找了三位写同样昆虫的同学,一起为我们展示他们的小诗。 通过以上三位同学的合作朗诵可真是印证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带有个性的解读就是由书本走进自己的过程。 过渡:展示只是我们初步的思考,昆虫记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趣与虫趣吗?它还带给我们了什么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昆虫记》。 2. 虫趣中理趣 (屏显) 《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巴金 读完这段评价,你对哪一个词语最感兴趣? (预设:知识———你是一个喜欢通过书本获取知识的人、趣味: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一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美感:你一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尽情在书本中遨游、思想:我俩真是心有灵犀,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读书如读人,读昆虫记就犹如我们读到一个人的思想世界。) 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昆虫的故事。 总之,没有任何的昆虫指南可以让我们事先就能断定,某种昆虫喜欢装死,某种昆虫不太愿意装死,某种昆虫于脆就拒绝装死。如果不经过实验就先下断言,那纯粹是 一种主观臆测。 法布尔由他自己的观察研究得出,我们经过试验一定不能凭借主观臆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用一个词形容他我们要实事求是。 接下来请同学们跳读《昆虫记》,从你最喜欢虫性中找出最引发你思考的句子。 同学们集思广益,走进了现实中的人性,也找到了本书的理趣,那么理趣到底是什么呢?理趣: 通过叙事状物联系生活实际来抒发自己的感想。 同时理趣也强调说理、叙事、状物自然和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 3. 理趣中的情趣 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鲁迅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者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埃德蒙·罗斯丹 提问:你赞同谁的观点呢? 明确:此题为开放性答案。赞同鲁迅观点的同学更偏向于《昆虫记》的理趣,赞同罗斯丹的同学更偏向于《昆虫记》的情趣。 法布尔曾这样回应:别的人非难我的文体,以为没有教室里的庄严,据他们说,我们的说话要晦涩,这才算是思想深奥。我的书册,虽然不曾满装着空虚的方式与博学的胡诌,却是观察得来的事实之精确的叙述。 他说:“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他说:“毋庸讳言,在昆虫学领域应该保有少许天真。” 站在感性这一边的老师也想和你们一样,通过诗歌表达我对昆虫记的理解。 《我看到的》 有一种东西, 把我迷住了 我想那是大自然的魔力 那是大自然中的生物带给我的震撼 在大自然中,我看到了向死而生的蝉 我看到了为爱而活的金步甲 我还看到了勇敢追求幸福的大孔雀蝶 我也看到了执着坚忍的舍腰蜂 而我所看到的,却是法布尔带给我的 一天一天的 我带着无比的惊奇 注视着他的昆虫的结局 一天一天的 我带着无比的感动 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