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二下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课本64页例1)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学生只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名称,能简单的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之前并没有对它们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仅限于只管辨认。而且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指导与检查,我们发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是零散的、片面的,有部分学生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也并未有主动验证的意识。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材分析:二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对图形的再认识,需要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也就是要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验证。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教学目标: 学生在直观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通过比、数、折、量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数学思维的发展。2-1-c-n-j-y21·cn·jy·com 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果体验,掌握研究基本几何图形的方法,提升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来源:21cnj*y.co*m】2·1·c·n·j·y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图形特征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直尺、ppt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师: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没错。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考考你们,看!这个平面图形的名字是?(长方形)那这个呢?(正方形) 师:以前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其实,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那今天这节课继续走进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先来看看学习目标,请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来读一读。21*cnjy*com21教育网 2、师:声音很洪亮,给大家开了个好头。那你们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同学们都乐于观察,勤于思考。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演示) 师: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了解他们的特征非常有必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出示一个梯形) (1)师:那这个图形,你觉得它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 生:我觉得都不是。因为他的对边不相等。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也认为都不是。因为它不是所有的的角都是直角。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认为它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因为它的边和角都不满足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特征,是吗?2·1·c·n·j·y【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是的。 (2)小组合作:师: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分别有哪些特征呢?你们找到了吗?(生:找到了)你是怎么验证的呢?【出处:21教育名师】 出示要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我是采用的什么方法验证?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这样吧,为了方便,我们先汇报长方形。请***组来展示。 预设: 汇报1: 生1:我是用量的方法,我发现长方形对着的边相等。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介绍对边: 师/生:刚才你提到对着的边。“对着的边”是什么意思? 生指。 师:像这样的“对着的边”,我们把它称作“对边”(板书)。(纸长方形)长方形有几组对边呢?(生:两组。小对子互指对边) 师:那刚刚同学验证的“对着的边相等”我们就可以说“对边相等”(板书:相等)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