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54035

2 回延安 课件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390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延安,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 回延安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祖国幅员辽阔,上节课我们在江南“看社戏”,感受水乡的自然美、故事美、人情美,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陕北延安听一段真情表白。让我们随诗人贺敬之一起“回延安”,去重温那段激情岁月! 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诗人、剧作家。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有诗作《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字音识记 搂定( ) 登时( ) lǒu 羊羔( ) 油馍( ) 脑畔( ) 气喘( ) dēnɡ ɡāo mó pàn chuǎn · · · · · · 字音易错。 ( )糜子 méi ( )糜烂 mí 糜 一般读作“mí”,只在“糜子”一词中读“méi”。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 不同地方。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词语集注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思考《回延安》 写了什么内容?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教材P14“思考探究”一)。 披文入情 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探究品析诗句(教材P14“思考探究”二) 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极度欢乐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希望的金光”。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种“极度欢乐”的情感? 以情入声 把握全诗基调 第一部分:基调跳荡、激烈;速度较快,突出心中的激动。 (1)“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富有力度的动词表达了诗人激动的心情。如“搂”,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与近义词“抱”相比,“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更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而“扑”则能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 (2)应重读最能表现出作者激动心情的“抓”“贴”“搂” “扑”等动词。 第二部分:基调深沉;速度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直接表现过去生活,要读出怀念与感激。 (2)“妈”“小米饭”“糜子”“谷”“红旗”“书”“手把手儿”“母亲”等词语,最能表明延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以及延安亲人哺育自己长大成人的恩情,应重读。 第三部分:基调真挚、亲切;用轻快的节奏,突出亲切和热烈。 (1)“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白窗纸”“红窗花”等从特定环境、典型形象方面表现延安亲人相聚情景的词语,应重读。 (2)“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要读出宾主双方相聚畅谈的热闹气氛。 (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要读出喜悦与赞美。其中“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换新衣”等最能表现延安新貌,宜重读。 (2)“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可读升调来加以突出。 第四部分:基调热情、明快;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基调激越、昂扬;朗读时须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 (1)重读表示地名的词语“杨家岭”“宝塔山”“枣园”以及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红旗”“脚印”和“灯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连在一起,体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