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氧化还原反应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内容,这一节编排在“从实验学化学”与“物质的分类”之后,肩负着落实课标“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要求。 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从得失氧的角度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理解较为简单且不系统。通过“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教学目标:本部分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是物质中电子的转移,从而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重要性: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涉及元素价态的变化,因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4)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重难点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反馈法等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 由苹果被氧化的视频引入,观察实验现象,苹果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原因? 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 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5分钟 【探究一】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CuO+H2== Cu+H2O与Zn + 2HCl == ZnCl2+H2↑。二者之间有何共同点? 通过问题的思考与交流探讨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的关系。 10分钟 【探究二】 从电子的得失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从微观的原子来分析一下。我们以2Na+Cl2====2NaCl为例 从结构示意图分析得失电子与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H2+Cl2=2HCl。H原子和Cl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虽是共用电子对,但电子是偏向氯这一边的。所以氢显示+1价,氯显示-1价。从氯化氢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发生电子偏移。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微观模拟演示HCl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从而更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15分钟 【小结】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用“电子转移”来概括。 氧化还原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 理解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得到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10分钟 板书设计 2.3 氧化还原反应(一) 一、概念 得氧 同 失氧 时 化合价升高 氧化反应 发 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 生 失电子 得电子 二、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 三、本质:电子的转移 教学特色与反思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反思点: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样性: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教学法、信息技术整合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效性:通过教学,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能否从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