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重力与重心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重力的产生、重力方向、测量方法和重心,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2.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会测量物体重力大小。 3.探究找物体重心的方法,并会解决有关重力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 力的描述 1.力及力的效果: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4.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按一定比例画出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法。 5.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的作用,对线段的长度没有严格要求。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 (2)力的作用效果仅由力的大小决定。 (×) (3)要想描述清楚一个力,需要指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知识点二 重力及其测量 1.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可用公式G=mg计算得出,式中的比例系数g=9.8 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测量时使物体保持静止,这样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我们常用电子秤称量物重。 具有实际质量的物体,不论运动状态如何,总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2)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 (3)重力属于四种相互作用中“相互引力作用”。 (√) 知识点三 物体的重心 1.重心:物体的各组成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我们把这个点视为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1)物体的形状。 (2)物体的质量分布。 3.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2)对不规则的细棒和薄板,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确定其重心。 4.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差;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3.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 (2)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唯一确定的,与形状变化无关。 (×) (3)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相应升高或降低。 (×) (1)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 (2)如图所示,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 提示:(1)苹果受重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下。 (2)重锤受重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下。 考点1 力的描述 1.力的作用效果 (1)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最基本方法。 2.力的四性的认识 物质性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 (2)对于一个指定的力,一定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相互性 (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独立性 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典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甲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