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节 科学探究:弹力 第3章 相互作用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及弹力的概念。 2.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弹力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并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缩小形变的实例,了解“放大法”。 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 形变与弹力 (一)形变 1.形变:物体发生的____、____、____等形状的变化称为形变。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伸长 缩短 弯曲 2.分类: 判断下列情境中,形变的类型。 (1)甲图中的弹簧发生的是____形变。 (2)乙图中的跳板发生的是____形变。 (3)丙图中的橡皮泥发生的是____形变。 (4)弹性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_____的物体。 弹性 弹性 范性 恢复原状 (二)弹力 概念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_____时,由于物体要恢复原状,物体会对与它接触的另一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 种类 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弹性形变 相反 思考 如图所示,用手用力捏玻璃瓶时会发现透明细管中的液面上升,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提示:玻璃瓶受力发生形变,容积变小了。 体验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撤去后,物体一定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 ( ) (2)任何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变都是弹性形变。 ( )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 ) × √ × 知识点二 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____(或____)的长度成正比。 2.公式:F=____。 3.适用条件:在弹性体的_____内。 4.劲度系数:一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单位为_____。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的物理意义:弹簧伸长或缩短1 m时产生的弹力大小为1 N。 提醒 F=kx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伸长 压缩 kx 弹性限度 N/m 体验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弹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弹性体 ( ) (2)F=kx中,k是常数,对任何弹簧来看都不变。 ( )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 ) × × × 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我国蹦床运动员朱雪莹摘金的过程图。 试分析:床对朱雪莹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朱雪莹对床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提示:床对朱雪莹的力是由于床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而朱雪莹对床的压力是由于朱雪莹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 考点1 弹力的产生 1.产生弹力必备的两个条件 (1)两物体间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条件法 方法 根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举例 图中弹性绳与手直接接触,弹性绳发生形变,手与弹性绳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假设法 方法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举例 图中为用细线悬挂的小球,斜面是光滑的,因去掉斜面,小球的状态不变,故小球只受细线的拉力和重力,不受斜面的支持力 【典例1】 在下列各图中,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 B [在A中,若拿去A球,则B球静止不动,故A、B间没有挤压,即A、B间没有弹力。在B中,若拿去A球,则B球将向左运动,故A、B间存在相互挤压,即A、B间存在弹力。在C中,若拿去A球,则B球静止不动,故A、B间没有挤压,即A、B间没有弹力。在D中,不能判断A、B间有没有弹力。故应选B。] 规律方法 弹力的产生条件中接触是前提,挤压是关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存在与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