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5817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单元知识总结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5次 大小:57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二,知识,2024,统编,历史
  • cover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禹 相传是阳城 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汤 亳;殷;等等 盘庚迁殷 纣 周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周武王 镐京 实行分封制;“国人暴动” 周幽王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 制度名称 开创时期 产生或发展概况 世袭制 夏朝 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分封制 西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中规定: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春秋诸侯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 春秋诸侯争霸 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评价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些都反映了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结果 七雄之间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商鞅变法 背景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时间 公元前356年。 重要人物 秦孝公、商鞅。 主要内容 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意义 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文化 学派 人物 时期 相关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借鉴或启示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孟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平发展道路。 荀子 战国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老子 春秋 《老子》 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在处世上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辩证地看问题。 庄子 战国 《庄子》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