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59636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3次 大小:1065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 cover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运用比较归纳法,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综合归纳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结合史实,综合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全面爆发到最大规模的发展历程,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4.综合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及其影响,知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强合作、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过程,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基础·精细梳理】 1.法西斯主义 (1)形成 意大利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名称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和欺骗性 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表现: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法西斯主义的终极目的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亚洲 背景 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过程 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以广田弘毅组阁为标志 (2)欧洲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 ②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广泛支持 过程 ①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 意、德、日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又称轴心国集团 个战争策源地 3.绥靖政策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表现: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3)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易错辨析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的途径是非法的。(×) (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根源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3)1933年,纳粹党上台执政,标志着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情境释疑 (1)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103):希特勒、墨索里尼、近卫文麿追求的共同目标及实质是什么? 提示 共同目标:发动战争,对外侵略扩张;“打破现状”,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法、美等国争霸世界。 实质:极端民族主义或法西斯主义。 (2)绥靖政策是“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摘自教材P104)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本国的和平与安全。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史料一 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