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59642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137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学案
  • cover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成就,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基础·精细梳理】 1.苏联的发展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1956—1964年 内容 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②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③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④思想: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评 价 进步性 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局限性 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改革 时间 1964—1982年 内容 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评价 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1985—1991年 内容 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结果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 3.苏联解体 (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 (3)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易错辨析 (1)苏联模式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2)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报告正确评价了斯大林,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3)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二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情境释疑 (1)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123):指出苏联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何历史局限性? 提示 原因: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局限性:忽视了农业生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阅读“即将发射的苏联火箭”(见教材P123):材料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特点? 提示 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疑难·精准突破】 视角1 赫鲁晓夫改革 史料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①。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②。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陆南泉、黄宗良等主编《苏联真相:对 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解读 ① 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作为突破口 ② 赫鲁晓夫改革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赫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