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60754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3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 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山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关键句在文中一般起总起、过渡、总结的作用,多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借助关键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大意。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3.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4.交流识字技巧。 加一加:子+瓜=孤 巾+凡=帆 减一减:到-刂=至 5.书写提示: 楚,上下结构,共有13笔。书写时要注意:上边的“林”要写得扁写,捺变为点。下边部分要舒展,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断”左部先写“米”再写竖折;“孤”右边不要写成“爪”。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祖国河山壮丽景象 1.朗读古诗《望天门山》,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2.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望:远看,远望。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中断:从中间断开。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到。 回:回旋。 古诗大意: 天门山被长江的水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3.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天门山的壮丽景象。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 明确: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断、开”这两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回” 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不可阻挡。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明确:“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