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062451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369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选择性,检测,必修,统编
  • cover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 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2.西汉元帝时,专门制定了《考功课吏法》,官吏经过考课,根据政绩决定费罚升迁。如果在考课中未获得“最(有治能者)”“高第”成绩,也没有获得所在长官的荐举,但在某一等级上任职几年后,同样可以获得晋升上一等级的机会。这表明,当时( ) A.察举制得到了发展 B.官员考核的机制比较完善 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D.中央掌握地方官员任用权 3.隋唐以后,社会精英们大多脱离土地,搬入城市居住,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购置房产,死后也不再归葬故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安土重迁观念减弱 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选官任官制度变革 D.农业赋税负担沉重 4.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 ) A.彰显了法律权威 B.提高了监察效率 C.保证了社会秩序 D.强化了君主权力 5.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 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 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6.清代雍正帝即位后,对科举中的回避之法进行了较大改动,乡试从雍正元年、会试从二年开始,考试回避官员子弟,此亦即回避卷之制。回避官员子弟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另行考校”,二是“一体考试”,但另编坐号与字号,酌量取中人榜。雍正帝的做法( ) A.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法定化程序 B.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 C.摆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D.旨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 7.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8.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据此可知( ) A.科举制度尚未完全废除 B.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 C.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D.官员选拔与近代教育相结合 9.清末时人云:“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的废除( ) A.导致原有社会凝聚机制瓦解 B.造成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 C.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D.导致普遍的失业现象 10.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 ) A.决定废除国家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B.取代了党管理干部的人事制度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决定建立中国特色的人事制度 11.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凡科级以上的“高级公务员”,需与一般公务员实行不同的任用、选拔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由党的规章进行规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