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寄 书》 说课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01 说教材分析 02 说学情分析 03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4 说教法、学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目录 地位作用 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内容分析 1. 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2.教材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教学目标 03 1 2 3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的算法问题。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进位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重点 探索小数进位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 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法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法: 分析引导、 互动式教学法 启发 探究 二、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4元8角=( )元 12元6角=( )元 7.4元=( )元( )角=( )角 14.3元=( )元( )角=( )角 4.8 12.6 7 4 74 14 3 143 2.口算下列各题。 15.6+13.2= 7.8-6.6= 1.1+2.2= 6.8-4.5= 28.8 1.2 3.3 2.3 你都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需要多少钱? 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至少需要13元。 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不会超过15元。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至少需要13元。 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不会超过15元。 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方法一 12.8+1.6= ( ) 我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 12.8元=12元8角 1.6元=1元6角 12元+1元=13元 8角+6角=14角 =1元4角 13元+1元4角=14元4角 =14.4元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 方法二 12.8+1.6= ( ) 我把元转化成角。 12.8元=128角 1.6元=16角 128角+16角= 1 6 + 1 2 8 1 4 4 1 144角 =14元4角 =14.4元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 方法三 12.8+1.6= ( ) 我列竖式计算。 1 . 6 + 1 2 . 8 4 元 角 1 4 1 . 小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答:妙想一共要付14.4元。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4.4= ( ) 我把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15元-14元=1元,1元=10角,10角-4角=6角=0.6元 把元转化成角15元=150角,14.4元=144角,150角-144角=6角=0.6元 1 5 0 - 1 4 4 6 . 妙想付了15元,应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