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通过吗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通过吗》,下边我会将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五节内容《能通过吗》,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为丰富小数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继续认识小数。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其中的栏杆和汽车的高度就是用小数表示的,以此引导学生从理解这两个小数的实际意义开始,进一步认识小数。 二、说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新课标和数学核心素养,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1角=0.1元,1分米=0.1米。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中,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为教学重点,列举出生活中的小数中,加深理解其含义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保护的钥匙及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情境法、谈话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学、思、悟相结合,将课堂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 好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课前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因此,我精心准备了课件,让学生提前准备学具等素材,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给大家看一幅图,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 【学情预设】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此处的限制高度是3.50米,而汽车的高度是3.25米。 师:面对这样的情境,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汽车能通过吗 师:是啊,汽车能通过吗 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呢 生:要想知道汽车能不能顺利通过,就是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对,与我们学过的小数有关,可见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小数。 【设计意图】由情境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十分广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会学习小数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师:3.25米有多高 3.50米呢 汽车到底能不能通过呢 想一想,说一说。 【学情预设】 生1: 3.25元是3元2角5分,那么3.25米就是3米2分米5厘米。 生2:3.5米应该是3米5分米。 生3:3米2分米5厘米比3米5分米小,所以大卡车应该能过去。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还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推算出新问题的结论,这样迁移类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好。生活中有许多小数,请大家看一看,读一读,跟同学说一说,这些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图)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情预设】 生1:从第一幅图“这些瘦肉馅7.9元”中,可以知道瘦肉馅的价格就是7元9角。 生2:从第二幅图“我的50米跑成绩是7.98秒”中,可以知道这个人50米跑用了不到8秒的时间。 生3:从第三幅图“我的身高是1.41米”中,可以知道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4分米1厘米。 生4:从第四幅图“你的体温是38.2℃,发烧了”中,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体温比38℃还要高,超过了人的正常体温37℃,的确是发烧生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