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65152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说课稿

日期:2024-11-0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458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竹石,课稿
  • cover
聚焦核心要素 提升言思能力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竹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竹石》。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基于这样的要求,本次古诗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形成了今天的说课稿。 二、点面结合析教材———说教材分析 从单元角度看,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从本课教材看,《竹石》是清代郑燮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主要写生长在岩布破缝中的竹子经受各种磨难艰难地生长,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联系实际解学情———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古诗的方法,能借助工具书或注释从表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由于学生本人阅历不够,理解诗人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学生查阅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通过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反复锤炼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教材特点,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以课后习题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出古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体会竹子坚韧刚劲、顽强生存、坚韧不拔的品质。 3.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悟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向世俗妥协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五、以学定教选方法———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通过使用班班通画笔和橡皮檫工具、网络平台资源和教学视频片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开展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学法。学生通过研读、探索、发现、感悟、剖析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和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向世俗妥协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六、环环相扣说过程—说教学过程 基于本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依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规范的要求,通过多个能力点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融合创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 首先导入环节我抓住了这首诗的特点:是一首题画诗。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题画诗,在演示文稿中我插入了诗人郑燮的《竹石图》作为背景,在画的空白处将这首诗做成动画路径逐字出现,边播放边配乐解说:“ 孩子们,古时候有许多诗人不仅擅长作诗,而且还擅长书画。他们经常在画的空白处,提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做--题画诗。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郑燮走进他的题画诗--《竹石》。”通过演示文稿直观的演示,再加上我的解读,学生就一目了然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