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73332

12.2 滑轮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2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2.2,滑轮,教学设计,格式,人教,物理
  • cover
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_ 授课年级 学校 _教师姓名 章节 名称 滑轮 计划学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力学特性,并能够组装滑轮 组,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认识到科学技术在 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 重点 (1)探究并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滑轮组的组装方法及其省力原理。 教学 难点 (1)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 准备 (1)准备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实物模型。 (2)准备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3)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滑轮动画演示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 内容 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滑轮的类型及其作用,包括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 轮组的认识和应用。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区别,滑轮组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实 验探究滑轮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掌握组装滑轮组的 方法,培养观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可续页)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课堂初始,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生动的动画,展现工人利用滑轮轻松 吊起重物的场景,配以轻松愉悦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画面定格于工人轻拉绳索,重物缓缓升起的瞬间,屏幕上闪现问题:是什么神奇的工 具让工人叔叔如此轻松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这样的引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新课的学习铺设情境基础。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 实物展示与初步探索:教师手持一个真实的滑轮模型步入学生中间,简要介绍滑轮的基 本构造。 随后,邀请学生上台尝试,利用滑轮以不同方式吊起事先准备好的小挂包(内含一定重 量的物品模拟钩码),要求学生自行探索至少两种不同的吊挂方式。 此环节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初步感知滑轮的使用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埋下实践的种子。 分组讨论与概念明确:学生操作后,选取两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吊挂方案。 全班共同观察、讨论这两种方式中滑轮的不同行为模式,引导学生根据滑轮的固定与否, 区分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定滑轮与动滑 轮应用实例,如窗帘滑轮、起重机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探究滑轮特性 猜想与假设:教师提出问题:定滑轮与动滑轮在提升相同重量物体时,所用的力是否 相同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鼓励学生基于之前学习的杠杆原理,进行初步的猜想。 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所需器材(滑轮、钩码、弹簧秤、细 线等),并构思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制定出清晰的实验记录表格,包含物体重力、弹簧秤读数、提升高度等关键参 数,确保实验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实施实验与数据收集: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弹簧秤 示数变化,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在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上的差异。 分析论证与交流: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出定滑轮能够改 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特性。 通过小组间的互动交流,巩固实验结论,并探讨实际应用中的策略选择。 (3)滑轮组的探索与应用 问题驱动: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若想同时实现省力与改变力的方向,应如何利用滑 轮 引发学生对滑轮组合使用的思考。 动手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组合定滑轮与动滑轮形成滑轮组,设计实验验证其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