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1517

2.1.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教学课件)(51张)——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5-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1882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2019,图版,地理,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 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转化的? 内力和外力分别有哪些作用方式? 内力和外力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关系? 河流地貌 冰川地貌 峡湾地貌 海岸地貌 风蚀地貌 目录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01 青藏高原每年大约上升一厘米左右,高原抬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缓慢 内力作用 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的速度不一样”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2.表现形式: 1.能量来源: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的内部,我们称之为“内力用”。 地震 ①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这一过程称为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浆喷出 ①岩浆活动 吉林长白山———天池 ②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 大陆漂移 青藏高原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③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 ④变质作用 石灰岩 岩浆 石灰岩 岩浆 大理岩 变质 (高温、高压)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变质带)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 内力作用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02 外力作用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2.表现形式: 1.能量来源: ①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 风化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物理风化 H20 物理风化 植物根劈作用 化学风化 在水热条件好的地区更明显 水中的碳酸令石灰岩沿着裂隙方向溶解风化 微生物对岩石表面的氧化作用 指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包括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 ②侵蚀作用 黄土地貌 冰川地貌 风力侵蚀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 流水侵蚀 --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多分布在可溶性岩石的分布地区 溶蚀作用 侵蚀作用 峡谷 石林 流水侵蚀 --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多分布在可溶性岩石的分布地区 溶蚀作用 侵蚀作用 峡谷 石林 冰川侵蚀 分布地区: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 常见地貌:角峰、冰斗、刃脊、U形谷、峡湾等 角峰 刃脊 U形谷 海水侵蚀 分布地区:沿海岩质海岸地区 常见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等 海蚀柱 海蚀崖 侵蚀:较明显、易于察觉,伴随搬运过程 风化与侵蚀: 共同点: 不同点 风化: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