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数学下册跨学科主题说课稿度量衡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度量衡的故事》,我将从说研究和说教学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研究: (一)说课标: 通过研读新课标,可以发现,该主题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的内容,学生要在真实情境和问题中,依托学科知识,经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新课程方案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二)说主题: 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该主题重在让学生体验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考虑学生在五年级下册才系统学习完长度、质量以及容积单位,为了让学生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整体建构,我把这一主题定五年级下册进行开展。 根据课标教学建议,我设置了真实情境下的4个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确定4个子主题,再细化每个主题下的教学活动,融合了多个学科,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结构。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主题学习目标。 数学目标: 1.在活动中,理解度量衡的意义,感悟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理解度量衡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 2.能将成语或古诗词中的计量单位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感受数学的魅力。 3.学生能够用文字、图画表达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体会,丰富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发展量感。 跨学科目标: 1.通过查阅有关度量衡的资料,了解度量衡的历史与发展(信息、历史) 2.了解成语或古诗词中计量单位在古代的具体意义并能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丰富并发展量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 3.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丰富对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量感。(美术、语文) 凸显了各个学科的价值和深度融合,很好的落实学科素养,具有可观测、可操作。 二、说教学: 接下来我将以《“度”说古今》这节课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前测定准起点-课中活动提供支架-课尾视频深化主题。 (一)说学情: 课前通过前测,我们可以发现: 共性学情: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已经知道什么是度量衡并且兴趣浓厚,具备跨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个性学情: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发展过程不太了解。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计量单位及其发展过程,加深度量单位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感悟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课中: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围绕核心问题: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设计出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 活动一:体验布手知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受统一度量衡的必要性。 活动二:制作黍米尺:感悟计量单位逐渐统一和精细的过程,丰富量感。 活动三:算一算九尺有多长:感悟度量的本质是计量单位的累加,发展量感。 目的是先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衡的必要性--接着通过活动体验计量单位的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计算理解度量的本质,发展量感。 课尾: 播放计量单位在现在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中国速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此外,为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学科融合,利用信息查阅资料,进行课堂评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创设布手知尺,累黍成尺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度量本质,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成语中的度量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历史了解度量衡的发展过程。 (三)说资源: 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能有序开展,我设置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同时借助计算器、尺子、黍米、长纸条等教学资源为课堂服务。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说一说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1.以问启学,聚焦问题 2.实践探究,度说古今 3.课堂练习,发展量感 4.全课小结,深化主题 5.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