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5247

9《念奴娇》《 声声慢》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1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念奴娇, 声声慢,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念奴娇><声声慢>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知词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鉴赏能力。 2.通过研读,解析词的内容,理解词人的精神境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通过联读感悟宋词的风格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分析词的内容和风格特点,理解词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综合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特点,提升学生综合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说:前世三千次的回眸,才有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看来我们彼此缘分不浅呀!学习《念奴娇》《声声慢》,感悟苏东坡、李易安诗意人生。 请同学们齐读两首诗词。(教师书写课题,学生读完后教师点评“同学们的齐读有声而缺韵,有形而缺意”。) 授新: 一、学生美读,吟咏诗韵 1.请各位同学在两首词中任选一首自由诵读,酝酿后个体诵读。 2.学生、教师点评。 好:读出了“境界”; 不好:没有读出“境界”; 二、分析境界,解读文本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1.王国维所提“境界”具体指什么?(教师板书境界、景物、感情) 2.再读文本思考:两首词有无“境界”,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景物: ①词中都写到了哪些景物?(大江、乱石、惊涛)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些景物形成的画面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④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周公瑾) 感情: ⑤学生读描写周瑜的诗句,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年轻有为,意气风发,镇定从容,指挥若定的儒将) ⑥在众多豪杰中苏轼为什么独独钟爱周瑜呢?怀古是为了抒怀,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情怀? ⑦除了“愤慨”之情外,诗词还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声声慢》 景物: ①词中都写到了哪些景物?(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②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些景物形成的画面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③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感情: ④李清照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愁绪? ⑤她的“愁”只表现在景物描写上吗?(直抒胸臆———愁;叠字) 杨慎在《词品》中言;“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正因为词中有如此的“境界”,《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才在宋词,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入情入境,吟咏诗韵 1.融入境界,感悟情感,学生美读。 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2.欣赏李清照《醉花阴》和杨慎《临江仙》歌曲,进一步对照、感悟。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自由诵读,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分析以下两首诗词的风格,并说说具体表现。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