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5930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14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道德,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
  • cover
青春有格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二、自学互研 (一)自主预习 1.青春并不意味_____,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_____,懂荣辱;有所为,_____。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_____,不断提高_____。在行动之前,_____;在行动之中,_____;在行动之后,_____。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_____,_____的事情不做,_____的事情坚决不做。 5.榜样不仅是_____,而且是_____。 6.“止于至善”要求我们_____,“日省其身,有则改之,_____。”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3)学生分享教材“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 探究二:阅读感悟“微尘”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 2.学生分享教材童小勇事迹,并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探究三: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杨震拒贿”,体味慎独的道德准则。 2.学习分享教材两种观点,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三、拓展空间。 每晚睡觉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改进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行已有耻”是一句古话,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对此,我们应该( )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情不做 ④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可见,羞耻心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在以下几位同学的行为表现中,有羞耻心的是 ( ) A.小明弄坏了同桌的铅笔盒,因害怕被骂而不敢说出实情 B.小玲在书法大赛中发挥失常而失利,她认为自己辜负了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感到十分内疚 C.身为英语课代表的小刚,在这次的英语测验中没考好,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认为老师不给自己颜面,心里很不服气 D.小亮的家境贫困,但为不损颜面,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衣服 3.《西安日报》有文章指出:“修身”从“知耻”开始。知耻,意味着 ( ) ①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 ②能够通过自我反省来自我否定和纠正 ③能够纠正自己、完善自己④能够不做错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有位哲人说:“天使和魔鬼只在一步之遥,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下列做法你认为是“善”的一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