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8620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75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 cover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分析 《克与千克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是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感知,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习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才能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电子秤、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丰富对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初步发展量感。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学会用对比掂的方法估计物体的轻重,同时积累和发展“量感”经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量感。 学习活动设计 师:之前,我们利用周末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寻找了“千克”和“克”的身影,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千克”和“克”。(课件出示超市图片) 预设: ①一袋盐重500克 ②一桶油5千克 ③一袋瓜子100克 ④一袋大米10千克... 师:同学们找到的真不少,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①我发现我们找的这些物品,它们的重量不是用克,就是用千克来表示; ②克是用来称量生活中比较轻的物品,千克是用来称量生活中比较重的物品; ③我还从秤和食品包装上认识了:kg是“千克”的缩写,就是表示“千克”;g是“克”的缩写,就是表示“克”。 师:关于“克”和“千克”,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 ①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②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提问水平越来越高了,接下来我们就带着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克与千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情境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学习克和千克的必要性,带着对质量单位的疑问,有目的的进行接下来的探究。 活动一:使用工具,感知“1克” 1.使用烘焙秤,找到“1克” 师:生活中有许多约重1克的物品,下面哪些物品的质量比较接近1克呢? 小组学习要求: (1)估一估:这些物品大约几个为1g? (2)称一称:称出几个物体大约为1g,记录在表格内。 (3)掂一掂:掂一掂这些约重1g的物体,交流感受。 2.交流反馈,初步感知 预设1:1枚回形针的质量显示是0,再加一枚,2枚回形针的质量师1克。 预设2:一枚2分硬币,一枚纽扣,4-5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物品一枚就是1克,而有的则是几个才是1克呢? 预设:因为这些物品比较轻。 小结:是的,有些物品比较轻,所以好几个合起来才是1g。看来1g不仅能表示1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 3.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 师:现在同学们,拿一样1克的物品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生:1克非常非常轻。 【设计意图】对1克这样小量的直观感知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