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与实践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不同云的基本形态,能够根据云的状态预测简单的天气变化。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一:体会云与天气的关系 【自主学习】探讨云与天气的关系 1.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地面上的水被蒸发变为汽,随热空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后变为小水滴,这些水滴聚集在空中,受到热空气的支持就漂浮在上空而形成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2.云遇到冷空气后会变成雨、雪、冰雹等。 学习活动二:认识云的基本形态 【自主学习】认识云的基本形态特征 积云 层云 卷云 分类 外形特征 积云 个体明显,轮廓分明,顶部凸起,底部较平,形状像“馒头” 层云 卷云 学习活动三:看云识天气 【自主学习】能够根据云的形态特征预测天气的变化 1.看云识天气的一般规律是: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 晴朗 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 的预兆。 2.钩卷云是一种丝缕状的高云,云层薄而透明,预示着 天气来临。 3.卷积云是小圆块的云朵,叠加起来类似波纹的样子,代表着 的天气。 4. 云通常出现在低空中,云彩颜色很暗,代表着大雨、强风、雷鸣或闪电的到来。 5.雨层云是一种低空的云,颜色灰暗,如果一直笼罩在天空中不动,预示着 即将来临。 【学后反思】 【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 1.天气谚语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以下不属于预报天气的谚语是( ) A.蜻蜓低飞要下雨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D.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地形、土壤、植被等)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2~4题。 2.云形成的基础是( ) A.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B.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升华 C.气流上升,气温升高,水汽升华 D.气流下沉,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3.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4.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二:认识云的基本形态 【自主学习】认识云的基本形态特征 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云体具有纤维桩结构,常呈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日出前常带有黄色或红色,云层较厚时呈灰白色 学习活动三:看云识天气 【自主学习】能够根据云的形态特征预测天气的变化 1.晴朗 阴雨风雪 2.阴雨 3.晴朗 4.积雨 大雨 【达标训练】 1.D 【解析】“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不属于预报天气的谚语。 2.A 3.D 4.D 【解析】第2题,同一纬度地带,海拔高处气温低。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是形成云的基础。第3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温度高,对流旺盛地区。热带雨林地带温度高,以对流雨为主。第4题,日落前后,一天中气温最低,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 了解什么是云,体会云与天气的关系 通过图片,认识云的基本形态特征 看云识天气 根据不同云的基本特征,能预测可能发生的天气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与实践 看云识天气(教案) 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不同云的基本形态,能够根据云的状态预测简单的天气变化。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