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校 银川市第十三中学 设计者 冯楠 授课年级 九年级 课题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教科书 书 名: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出卷网-:教育科学-出卷网- 新课标要求 2022年版课标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材分析 “分子动理论”这一节主要围绕“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三个结论展开。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是这一章的基础,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埋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实验观察能力,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知识方面:学生在前面章节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领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正确认识,但是对于用科学、准确的概念去解释和理解还比较欠缺,所以要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能正确认识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科学思维:能从宏观实验现象和观察抽象推理出分子所具有的性质。通过建立简单的物质微观结构 模型,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装不满的杯子和水与酒精的类比,研究分子间存在空隙,运用控制变量的方 法设计并研究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善于合作交流,同时培养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掌握分子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并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 从宏观现象抽象推理出分子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并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 趣味引入 播放视频:奇妙的视觉旅行,感受物质的尺度。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世界万物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太阳、高山、树木、河流、石头、土壤这些不同的物质背后有什么共同之处?带领学生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感受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直径只有10-10m。它到底有多小呢?如果你想象自己能变成分子这样小,那么普通的苹果在你的眼里就变成地球那么大了。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比地球上的总人口数还要大几百亿倍。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有什么特点呢?它是如何排列的呢? 演示实验:你的杯子装满了吗? 师:为什么这小小的烧杯在装满石子后还可以装沙子,装满沙子后还可以装水?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生:装满石子后,石头间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可以装下沙子,装满沙子后,沙子间也有空隙,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下水。物质颗粒间有空隙,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师:烧杯在装满水之后还能装其他东西吗?水之间还有空隙吗? 演示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由这个实验,你能推测出什么? 生:水分子间存在空隙,酒精分子间也存在空隙。二者的分子进入到对方的空隙,导致总体积减小。也说明了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在运动。 师:我们通过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的宏观现象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运动的微观事实。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宏观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来推测微观的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现在你觉得刚才已经倒满水的烧杯还能加入什么? 生:可以加入酒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