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电路 教科书 书 名:物理 九年级上册 -出卷网-:教育科学-出卷网-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 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章的重点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图。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并注意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 这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实验、类比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路的组成,并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的兴趣; 2.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3.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让学生学会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状态以及会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难点: 对“短路”状态的理解和识别,及会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教学准备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夜晚灯光璀璨的美景给学生欣赏,提问:如此美丽的灯光是怎么形成的呢? 活动一:通过以下器材,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如图1 设计此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简单电路。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如图2 (1)电源:提供电能,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例如:干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学生电源、太阳能电池、发电厂等。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笔记本电脑、洗衣机、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例如:实验开关、按钮开关、拉线开关、空气开关、声控开关、温控开关等。 (4)导线:连接电路。 2.练习: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什么元件? (1)给充电宝充电 (2)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 (二)电路的状态 展示在活动一中,连接电路的情况,分析并得出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如图5 断路(开路):某处被切断,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 总结发生断路的情况: ①电路中开关正常断开;②电路中某处因故障被断开。 (3)短路: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如图9 发生短路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而且会烧坏电源,甚至造成火灾。因此,一定要避免短路。接下来通过播放导线直接接在蓄电池两极的短路视频和生活中家庭电路因短路造成火灾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短路带来的危害。 那么“是不是只有导线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没有用电器接入电路中,才会发生短路呢?”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 活动二:给出已连接好的电路,然后将小灯泡L2两端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