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次北固山下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名句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是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千年之前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吧。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 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观视频,知作者 走近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背景资料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思乡愁绪油然而生。 文学常识 律诗: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 文学常识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读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次/北固山/下 [唐]王 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xínɡ 五言律诗,押“ɑn”韵。 任务一: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出节奏。 3、分组赛读 1.读准字音。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文,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2.读出节奏。 同学们已经可以把这首诗流利的读下来了,请注意把握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分组赛读,做最美朗读者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独立思考、猜测,再在小组交流。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次 北 固 山 下 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北固山。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风正:风顺,指风平浪静。悬:挂。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