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小学科学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0 风 的 形 成 1 情境与问题 2 探究与发现 3 课堂小结 目 录 4 巩固练习 应用与拓展 5 1 情境与问题 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思考: 这首诗描写的自然现象与风有关。你对风有哪些认识? 2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 哪里有风。 风扇吹风 吹蜡烛 急速行驶的汽车 风车 你还知道哪里有风。 小组讨论 活动二: 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 1.将一个大饮料瓶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保留上面喇叭口部分;将另一个大饮料瓶的瓶底 去掉,并在瓶身与蜡烛等高的部位打一个大小与瓶口相近的孔。 2.将第一个瓶子的喇叭口部分插人第二个瓶子瓶身的孔中并进行固定、密封,组装成简易 的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3.将组装好的装置罩在未点燃的蜡烛上,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 记录。 4.点燃蜡烛,再用装置罩住蜡烛,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5.分析两次实验观察的现象,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 1.切割时尽量保持切口平整。 2.切割后的断面比较锋利,要防止手被割破。 3.使用蜡烛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雾慢慢向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进入喇叭口,并迅速从上面的瓶口飘出瓶外。 【实验结论】: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发生流动,从而产生了风。 1.蜡烛点燃前,瓶内外温度一样吗?烟向哪个方向飘? 2. 蜡烛点燃后,瓶内外温度一样吗?烟向哪个方向飘? 3. 这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风? 思 维 导 航 自然界风形成的原因 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活动三: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风力发电 新型的发电方式 帆船比赛 风力达到每秒3米以上才适于比赛。 放风筝 台风 台风的破坏力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3 课堂小结 风的形成 一 知道了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二 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一、我会填 4 巩固练习 1.用扇子扇、开电风扇、开空调、开吹风机这些都是我们( )或者电 动使得空气( ),进而形成( )。 2.风的形成与空气流动之间( )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自然界的 事物是( )联系的。 3.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 ),有的地方 温度(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 ),周围的( )补充过 来,空气不停地( ),就形成了风。 高 流动 手动 冷空气 流动 存在 低 上升 存在 风 二、单选题 1.屋内比屋外温度高,开窗后窗帘会( )。 A 向窗外飘 B 向窗里飘 C 方向不定 2.在模拟风的形成实验中,蚊香的作用是( )。 A 为了看清空气的流向 B 为了形成风 C为了让蜡烛燃烧得更旺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 的自然现象是( ) A.雨 B.风 C.雾 4.风的特点是( ) A.看得见,有味道的,静止不动的 B.看得见,有味道的,流动的 C.看不见,流动的 B A B C 三、判断题 1.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 ) 2.风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制造风。 ( ) 3.风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可利用的。 ( ) 4.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5.没有风的时候,蜡烛点燃后,烟会来回摆动。 ( ) × × √ √ × 四、简答题 大自然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