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98859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0《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课件(共22张PPT,含内嵌视频)

日期:2024-11-0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39705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课时,视频,内嵌,PPT,22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10.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中流砥柱 0 1 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延伸拓展 0 2 0 3 0 4 055 0 6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核心素养 01 1.了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认识到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2.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懂得传承抗战精神。 0 2 新课导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流砥柱 建川博物馆中流砥柱馆八路军塑像 中流砥柱,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中流砥柱之作用,挽狂澜于既倒。 动荡艰难的环境指的是什么环境?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我们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自主学习 0 3 一、西安事变 日本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共产党的多次努力争取下,在西北与红军在抗日基础上实现了联合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张学良(1901.6-2001.10),国民革命军将领,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 杨虎城 杨虎城(1893.11—1949.9)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先后担任师长、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西安事变”后,被迫辞职出国。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终年五十六岁。 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史实。 二、艰难抗日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游击战 地道战 地雷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整体上一直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但中国军民始终没有放弃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后战场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灵活机动、适时出击,在持久战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发挥智慧对敌人进行打击,向所有中国人传递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不愧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生存遭遇严重的危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39年后,日军对我根据地反复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 359旅,旅长王震提出“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从旅长到每一个战士、勤务员、炊事员,无一例外地在南泥湾参加生产,开荒种地。 南泥湾、大生产、三五九旅这些概念鼓舞了几代人。尤其毛主席亲自为南泥湾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已成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