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0058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6份打包)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92869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教学设计,6份,作业,优秀,研修
    姓名 季小敏 单位 山东省临邑县临邑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梨园春秋 一、教材分析 《梨园春秋》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后一课。本课既是本单元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前面四个部分的一个总结。要求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教材共分三目:戏曲的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以及“国粹”京剧,以此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戏曲艺术成就。 ? 二、学生分析 ???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戏剧这种艺术,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戏剧这种相对古老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及多媒体的直观优势,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网络信息、观看影视剧作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思考,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解释梨园来历,播放国粹片头 听,看 文本、视频 自学掌握 教师指导学生 自主阅读课本知识链接 阅读课文,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讲授 展示图片、播放视频 学生欣赏讨论 图片视频 ? 提出问题 学生抢答 文本、图片 小结 播放《说唱脸谱》教师提问“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的戏曲是我所喜欢的?” 思考、讨论、回答 音频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课件35张PPT。第10课 梨园春秋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导入新课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国粹片头探究学习一、戏曲的起源 1.原始社会———傩(萌芽) (1)是什么: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为什么:上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 (3)怎么样:蕴含着戏曲的萌芽。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撮"意为人或鬼,"泰"意为变化,"吉"意为玩耍游戏,一般译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但也有学者认为,"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艰难场面,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因此,"撮泰吉"的含义理解为"请变成鬼神的老祖宗来保佑后裔的游戏"或"人变鬼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