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班会 | 玩笑有界———中学生人际交往主题心理班会 班会背景 中学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会在玩笑中无意伤害他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班里最近发生两件事:一是有位学生因被起“大佐”绰号而产生拒学念头,二是有几位学生因课间玩扒裤子游戏而打架。我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边界意识,班里随意开玩笑的学生不在少数,被开玩笑的学生常常因为无力应对而产生负面情绪……事后当事人还辩解“我在开玩笑”。基于此种情况,我设计了一节班会课,希望能够加深学生对玩笑的认识,培养对人际交往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也希望借此机会增进班级团结和凝聚力,营造更加和谐友好的氛围。 班会目标 澄清开玩笑的目的;了解越界玩笑的影响;探索应对越界玩笑的方法策略。 班会准备 设计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链,搜集学生比较介意的玩笑,搜集学生应对越界玩笑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便利贴。 班会过程 环节一:玩笑的影响 师:大家开过玩笑吗?开过和被开过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们纷纷举手示意。 师:玩笑的本意是什么? 生 1:好玩,让人开心。 师:开心了以后会怎样? 生 2:关系好,活跃气氛。 师:如果玩笑开过了、越界了会怎么样? 生:让人不开心,伤害自尊,引起矛盾,破坏友谊。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玩笑的作用和越界玩笑的负面影响。 环节二:玩笑的界限 师:越界玩笑有许多负面影响,那么,玩笑的“界限”在哪里? 生 1:看他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恶意的。 生 2:也得看对方反应,是不是开心。 师:看出发点,也看对方反应和感受。如果对方心里不高兴,但碍于面子等原因没有表现出来,如何判断是否越界? 生 3:看对方的性格,也要反思一下当时的情境。 师:那么,是否越界,究竟谁说了算? 生 4:当然是被开玩笑的人。 师:看来,这个界限主要取决于被动方的感受,它与一个人的性格、当下情境、主动方的意图等都有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玩笑的界限。 环节三:越界玩笑曝光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玩笑是过分的、不好玩的?你比较介意的玩笑是什么? 生 1:同学趁我不注意,一把把我推到别人身上。他觉得好笑,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 生 2:他拿着我的手,去摸女生屁股,女生以为我是变态。 生 3:有同学开我玩笑,说我谈过 8 个男朋友。 师:我们的“界”一样吗? 生 4:不一样。 师:咱们玩一个“ 大风吹” 游戏。老师每抛出一个玩笑,只要你有一点点不喜欢、不愿意,请“ 起立”,这是表态的机会,也是相互了解的机会。 根据班里发生过的越界玩笑,教师适当加工后依次抛出: 拿你的名字开玩笑,给你起难听的绰号。 拿你的手去摸异性屁股;扒你裤子,撩裙子;上厕所被“康康”。 把你紧要的东西藏起来。 告知你虚假信息,如“×× 喜欢你”“老师喊你去办公室”。 拿你的体貌特征开玩笑,比如皮肤、眼睛、个子等。 拿你的家人、偶像开玩笑。故意推搡你,悄悄抽凳子,伸脚使绊子…… 师:大风吹,吹出了这么多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生 5:因为感觉到被冒犯,隐私和尊严被侵犯,还可能有危险。 师:哪些方面的玩笑不好玩,是越界的? 生 6:涉及隐私、家人、性、安全、健康、体貌特征的玩笑,都不好玩,让人讨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了解彼此的界限,探索越界玩笑的共性。 环节四:越界玩笑的应对 多媒体呈现问题情境:课间,学生 A 和学生 B在走廊上说笑。C 从旁边经过时,学生 A 拿学生 C的体貌开玩笑。C 心里不高兴。 师:如果遭遇了这个情况,如何应对呢? 小组讨论。 讨论要求:(1)用“如果我是…”句式开头;(2)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但不评判、不指责、不反驳;(3)他人发言时,保持聆听,不做语言交流;(4)五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如果你是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