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解释 经济体制改革:全名为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怎么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 一 部 分 1978年,中国最重大的经济事件并不发生在城市,而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 ———《激荡三十年》第20页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材料一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②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改革尝试: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分户经营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凤阳花鼓词 小岗村精神:敢为天下先 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自主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推广: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意义: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意义: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