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8412

【人教2024新版七上地理精讲课堂(课件+教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课件18张)

日期:2025-10-2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7129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案,环境,宇宙,地球,人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新版七上地理精讲课堂 (素材+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本节首先讲述的是地球所在太阳系、银河系等宇宙环境,通过和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得出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生存家园的原因,使我们能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然后,讲述了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及意义,能够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还通过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从而培养地理实践力和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地理也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课上可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总结归纳。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对于第一节课来说,所学内容比较抽象,适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太阳系、银河系的图片和人类及中国太空探索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 内容要求 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3.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地理素养 描述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区域认知) 描述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1.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系、银河系等天体构成。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按部就班地讲,学生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需要借助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如利用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银河系等抽象的天文概念。展示人类第一次登月、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等视频,把空洞的概念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形象,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和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导学     [传说导入]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我国古代许多神话传说,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初步了解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图片导入] 晴朗的夜空,星河灿烂,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其中的一员,神秘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教学指导     一、比较法(地球在宇宙中)   二、列表展示法(太空探索)   1.人类太空探索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1961年 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1977年 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1990年 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1997年 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2010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2.中国太空探索的重大事件 时间 事件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 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16年 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1年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2022年 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一、跨学科素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