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18698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优化作业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95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优化,同步,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优化作业 一、单选题 1.为有效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 ②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③严禁有害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 ④要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 ) A.废弃物跨国转移 B.含有毒物质的产品贸易 C.污染物跨国传输 D.含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2)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不包括( ) A.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 B.酸浸、水洗废弃物危害大气环境 C.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霉变 D.焚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突发环境事件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 ①火灾引起的大气污染 ②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 ③爆炸引起的森林火灾 ④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不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和人员伤亡 B.严重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C.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D.引发区域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 5.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治理的环境问题的是( ) A.酸雨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C.地震 D.跨国河流污染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25~26题。 6.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产、生活垃圾 B.全球变暖使海水温度的上升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入海带来的污染 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有( ) ①减少工业、农业污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是人为碳源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媒介,它与植被覆盖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并且碳排放会随着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要素、不同结构状况,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不断发生变化。图示意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与植被覆盖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与植被覆盖协调度最高的城市为( ) A.蚌埠市 B.湖州市 C.杭州市 D.盐城市 9.上海市碳排放量近年来持续降低,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大量迁出 B.产业结构调整 C.全球气候变化 D.高等院校建设 10.为推动马鞍山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 A.扩大耕地面积 B.拓展城市边界 C.提升用地效率 D.禁用化石燃料 多瑙河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国家,注入黑海。2000年2月,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污水随支流由匈牙利进入多瑙河,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此次事件中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为( ) A.污染物跨国传输 B.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C.废弃物跨国转移 D.水体污染物以人为方式转移 12.该事件对防治跨境水污染事件的启示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