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0644

花城版二年级下册 第一课 猜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3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花城,二年级,下册,一课,猜花,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猜花》 课型或模块 歌唱课 学校 年级 二年级 执教人 性别 年龄 职称 教 学 目 标 1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1 、通过音乐学习 ,让学生知道木棉、梅花所代表的英雄形象 ,向学生传递人类精神中的正能量。 2、通过音乐的体验和演唱活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向孩子们宣扬健全的人格 ,培养英雄气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答的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掌握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2、让学生在聆听、模唱、创编过程中,融入有趣的节奏练习,通过用生活中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想 象力和创造力,边玩边学。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演唱歌曲《猜花》,培养学生的稳定拍感和演唱能力。 2、用 X X X 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猜花》 教学难点 用节奏型 x x x 为歌曲伴奏 教学 内容 分析 《猜花》是一首根据海南民间音乐《调声》填词的歌曲,C 徵调式,四二拍,全曲共两大句(含重复句)音域在一个八度内,节奏 型以四分音符、二八节奏与前八后十六节奏为主,包含二度音程级进下行、三度、四度音程跳进音程。歌曲用问答的形式,以花作为 题材进行对唱,一问一答、一领众合,表达了孩子们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以及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歌曲每一句的结束都用中国锣鼓 经的念法,配以旋律演唱作为结束,既体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又形象的反映了孩子们在表演时热闹欢腾的气氛。领唱与齐唱接 的比较紧,一段问一段答,是典型的民间歌曲对唱形式。 学情 分析 根据教学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但天真活泼大方,孩子们对音乐、节奏、游戏都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 年龄特点,设计了身体声势、 自做小乐器以固定节奏型 X X X 为歌曲伴奏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在教学过程 中还要注重引导孩子们良好的歌唱状态与发声,通过各种节奏游戏深化孩子们对节奏型“X X X ”的印象。 教学 理念 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1、用音乐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 ,让学生知道木棉、梅花所代表的英雄形象 ,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 2、能用对答的形式演唱歌曲。融入有趣的节奏练习 ,利用生活中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将节奏练习贯穿到底 ,边玩边学。 3、学会演唱歌曲《猜花》 ,培养学生的稳定拍感和演唱能力。 并用 XX X 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 策略 让学生能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 ;感受音乐带给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重视 学生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观看《刘三姐》《劳动号子》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发现“一问一答、一领众和 ”的歌唱方 式,并引出课题《猜花》也是“一问一答、一领众和 ”的歌唱方式。随后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势利导,注重 课程的融合、音乐的创编,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本节课主要由两大教学环节构成: 1. 律动导入—观看视频—引出“一问一答、一领众和 ”的歌唱方式-引出课题 2. 学唱歌曲—接龙演唱—创编律动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碗、筷子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程 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 学具以 及媒体 运用 教与学的 评价手段 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 入 阶 段 1. 律动:以 x x x 的节奏踏脚、拍 腿、拍手、拍肩。 2.揭示课题《猜花》 1. 师生律动:模仿老师的节奏动 作,活动身体。 2.观看音乐片段《刘三姐》、 《劳动号子》 多媒体 课件 教师评价 1.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 主,好动、好奇以及模仿能力强 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利用歌舞、 为歌曲伴奏进行直观教学。让学 生感知节奏:x x x 。同时,也使学 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展 开 阶 段 1.学唱歌曲: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