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2530

问题研究,景德镇还要不要走 世界瓷都” 之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591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地理,高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课标要求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教学目标 1.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发展瓷业的条件及衰退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 结合材料,提出景德镇的转型措施以及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 总结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景德镇发展瓷业的有利条件及衰退原因; 2. 景德镇的转型措施以及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 景德镇的转型措施以及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最近热播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片段。 通过视频中展示的陶瓷,点出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有一个城市因为陶瓷而闻名于世,其生产的瓷器“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引出被称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以及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热播短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 1.“兴”—因瓷而兴 过渡:景德镇为什么因瓷而兴,它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让学生结合资料1,完成学习任务一的第1题,分析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的条件。老师点评学生的答案,并给出参考: ①资源:拥有优质的瓷土矿;②交通: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水运交通便利;③技术: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④政策:皇帝年号赐给景德镇,使其知名度大增;⑤市场:临近当时的富庶地区(长江流域),市场广阔。 让学生思考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完成学习任务一的第2题。并给出参考: ①古代景德镇的瓷器外运以水运为主,顺昌江自北向南顺流而下,运送到鄱阳湖,再运转到中国和世界各地;②现代社会,景德镇瓷器外运的方式多样,以航空和陆路运输为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渡:除了经济价值,陶瓷产业还会带来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一位曾经来到景德镇的法国人是如何描述的。 播放纪录片《china·瓷》片段,让学生简述景德镇瓷器生产带来的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二,推测景德镇瓷器生产可能带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视频当中得出景德镇瓷业生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并进一步推测景德镇瓷器生产还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瓷器烧制过程中易产生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②瓷土资源的开采,可能带来生态破坏(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地面塌陷等);③瓷土资源短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材料推测景德镇瓷器产业的问题,引出三大环境问题,为景德镇的衰落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衰”—土尽而衰 过渡:景德镇不复往日的辉煌,逐步衰退了,除了陶瓷生产的问题,还有哪些原因加速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衰退呢? 呈现学习任务三第1题,让学生依托资料2和补充材料,让学生思考:说出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衰退的主要原因。老师给出参考: ①产生大量环境问题;②瓷土资源的枯竭;③市场竞争激烈,生产制造瓷器的区域增多;④交通不便,瓷器不易外运;⑤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口碑受损。 并让学生根据原因,提出景德镇的转型措施,即完成学习任务三的第2题,并给出参考: ①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打造生态文明之都;②合理开发利用瓷土资源,减缓资源枯竭速度;③积极引进外来技术和文化,拓展陶瓷的应用领域;④大力发展交通,打造内外交通发展新格局;⑤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⑥培育现代化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析问题方法,“措施”的提出应该从“问题”当中思考与提炼,培养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