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寸心,芸芸众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能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诗文大意,能从“修辞”“用词”等 角度赏析诗词名句。他们在品读诗句时往往“难意会更难言传”,既抓不住关键 词,也缺少诵读技巧,难以做到“真正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分节概述。 2.能品读诗句,诵读全诗,体悟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分节概述。(课堂重点) 2.能品读诗句,诵读全诗,体悟情怀。(难点预设)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学生活动1: 通读文本(含预习提示、注释、原文和课后练习等),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预设: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两句诗出自杜甫《偶题》。读者若为知己,亦 可知作者心意。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家若能“分节概述”,还能“体悟 情———,也算读懂杜甫了。 二、新知探究 1. 自学自研,读懂诗意,品读诗句。 学生活动2: 起立,自主朗读全诗。读完后坐下,圈画能概述每节内容的字词并批注每节 标题,确定每节感情基调,标注重音,变化语速和语调,读出情感起伏。 设计备注: 参阅课后练习第一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内容, 并说说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应目标,将此题拆解为三个“动作”: 圈画关键字词,批注每节标题,运用朗读技巧。 2.合作共研,分享标题,朗读全诗。 学生活动3: 小组成员聚拢,小声交流。首先在组长组织下有序分享各自拟写的标题,然 后推选出精彩标题并将其板示,最后组内合作朗读全诗。 课堂操作: 教师发布小组活动指令时强调:有力控音,有序推进,有效展示。教师在巡 查小组活动情况时,根据课堂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记录的典型表现,要在该环节 予以小结、评价。 3.师生探究主问题。 问题预设: 怎样读出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 第一节,痛惜。读出重音。 诗题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形,在第一节中有具体描述。“怒号”“卷” “洒”“挂罥”“漂转”等词重读,既写出了秋风凌厉、迅疾,也强调了茅屋的 破败,让人仿佛看到江边干枯树梢上被挂着的茅草寒颤在啸叫的秋风中,一如诗 人嶙峋伛偻的身形和参差凌乱的枯发。 第二节,无奈。变化语速。 可先快后慢。“忍能”是“狠心这样”的意思,“呼不得”意思是“喝止不 住”,这些词可读出颤音,看似责问群童为何欺我,实则是对自己“老无力”的 现状的“自叹息”。“娇儿”,指小儿,照理推论,其父不至于过于老迈,为何 需要“倚杖”,还被群童公然相欺呢 可于此设疑。 第三节,凄惶。变化语调。 天阴沉昏黑,语调低沉。“冷似铁”“雨脚如麻”要重读,“无干处”“未 断绝”否定词重读。比喻的修辞强化了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贫寒之境,语调可 略有起伏。“何由彻”重读且拉长尾音,读出悲苦呼号意味。“恶卧”,仅指睡 相不好吗 可再设疑。“少睡眠”,这是为何 又设疑。 第四节,期盼。读出气势。 “广厦”“俱欢颜”“安如山”重读。诗人推己及人,喊出了天下寒士共同 的心愿。“死亦足”,一字一顿,读出忧国忧民的“诗中圣哲”的形象。“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求句式整齐,改为七字,能删去“天下”或“寒士”吗 4.归纳总结。 教师预设: 诗缘情,情共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千古美文,就在于杜甫这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以自己悠悠寸心,念芸芸众生,在冷峻叙事中反映“民间疾苦”, 在强烈抒情中涌起“笔底波澜”。 三 、巩固提升 1.请将板示中的精彩标题对应摘录到你的笔记中。有同学在概括此诗每节内容时, 有些地方“卡”住了,请你帮忙补充完善。 秋风口茅屋,□口口老叟,草庐遭夜雨,□口□口口 设计备注: 此项练习对应目标检测“分节概述”。概述诗句内容的句子整体结构为“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