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3523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主题学习 探秘天气预报(教学课件32张)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73494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上册,教学课件,天气预报,探秘,学习,主题
  • cover
(课件网) 主题学习 探秘天气预报 章 地 球 表 第 四 层 的 自 然 要 素 基 础 新课导入 我的播报: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气 象播报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播报天气。 核心素养 学生可以参与气象观测活动,记录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利用简单的气象模型或软件工具进行天气模拟和预测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到气象站、气象台等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和发布机制。 通过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分析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对策),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实践力 天气预报需要考虑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多个气象要素,学生需要学会综合这些因素来分析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数据收集、模型预测、信息发布等多个环节,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学生需要具备动态观察的能力,关注天气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综合思维 学生需要认识到不同的天气条件对农业、交通、建筑、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从而理解人类活动必须适应天气变化,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实例分析,如工业化进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天气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实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人地协调观 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点往往不同,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区域间的天气差异和变化特点。 针对特定区域的天气条件,学生需要分析该区域人类活动的适应性策略和措施,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等。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探秘天气预报 制作天气预报 识别天气预报 播报天气预报 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 气象观测的方法 常用天气符号 风 卫星云图 气候特点的描述 素养提升 制作天气预报 识别天气符号 壹 贰 播报天气预报 叁 目 录 table of contentse 毕业答辩 天气预报的概念 天气预报又称气象预报,是对今后一定时段内天气情况所做的科学预测。 气象要素 天气预报通常用温度、云量、湿度、降水、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表示。 03 湿度 04 降水 05 风速 01 温度 02 云量 06 风向 叁 制作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气象观测 数据收集 综合分析 预报会商 预报产品发布 气象观测的方法 利用气象仪器和目力,对靠近地面的大气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观测。 地面观测 通过遥感卫星拍摄卫星云图来实现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的优势 1 观测范围广 数据质量高 3 2 时效性强 5 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4 受地面自然条件限制小 卫星云图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数据收集 气象资料同化 是将收集的全球数据(国外共享数据,国内的部分数据也向国外共享)统一为数值模式可以识别和使用的数据。 01 数值预报 是使用大气运动方程建立的数值模式,按时间顺序计算不同高度全球球各处气象要素的值。数值模式涉及到大量微分方程,计算量巨大,一般使用超级计算机完成。 02 综合分析 计算机完成数值预报的结果输出以后,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型天气图表,结合气象卫星、雷达探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预报会商 作出天气预报的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