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主题学习 中国人的飞天梦 新课导入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 “万户飞天”雕像 “万户飞天”讲述了我国明朝万户 (官名)陶成道,为实现飞天梦想,坐 在捆绑着火箭的椅子上,手握风筝,飞 向天空……为纪念人类首次乘火箭飞天 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 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核心素养 组织学生制作简单的地球仪或模拟航天器,加深对地球形状和航天知识的理解。 通过模拟昼夜更替、地球自转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航天发射基地或科技馆等相关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航天领域的新闻动态和科研成果,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 地理实践力 飞天梦的实现涉及天文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航天发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批判性地分析信息和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综合思维 飞天梦的实现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如适宜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如航天发射)的重要性,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航天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改造能力,但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避免对太空环境造成污染。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飞天梦的实现需要长期的科技投入和资源支持,这要求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即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人地协调观 了解中国航天发射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理解这些因素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通过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地理环境和国际关系对航天活动的影响。 飞天梦的实现促进了相关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发展的因素和影响。 区域认知 1 2 3 回顾中国航天历程 致敬中国航天英雄 探秘中国航天科技 目 录 4 素养提升 中国人的飞天梦由来已久,“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等为历代传颂。探索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当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PART /01 回顾中国航天历程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我国现代航空和火箭事业从此起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我国航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并跃入国际先进行列。 钱学森与航天四老合影(左起: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梁守槃、任新民)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 1956年 成立中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1958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 1970年 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57年 返回式遥感卫星顺利回收 2007年 “嫦娥一号”发射,迈出中国探月第一步 2011年 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天宫一号”发射入轨 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 2013年 “嫦娥三号”发射,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登月 2016年 “墨子号”发生,这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2020年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 “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完成了月球天体采样任务 2021年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发射,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2021年 “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祝融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2022年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任务一:展示中国航天大事 从图中选择一件航天大事,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航天大事记主题海报。 PART /02 致敬中国航天英雄 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