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24909

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2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2课,台阶,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七年级
  • cover
第12课《台阶》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台阶》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小说,作者李森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 位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辛勤劳作的一生。小说以台阶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 同时也展现了父亲的人物形象和他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对父亲造台阶过程的描写,反映了 农村经济的落后和农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农村发展 的关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把握小说的三要 素。但是,他们对于小说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此外, 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文本细读和背景介绍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 解小说的主题。 三、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运用:通过品味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父亲的形象和台阶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 维能力。 3.审美鉴赏:感受小说中蕴含的情感,体会父亲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4.文化传承:了解农村的发展变迁,感受农民的艰辛和坚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父亲的人物形象。 (2)品味细节描写,体会父亲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3)理解台阶的含义,感受父亲对台阶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想感情。 (2)分析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思考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五、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小说中的语言,感受父亲的形象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资料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预习任务: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歌曲MV, 营造情感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目中,父亲是怎样的形象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父亲的小说《台阶》,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 个人。 2.作者简介 (1)介绍作者李森祥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 3.背景介绍 (1)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现状。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标画表现故事情节进展的词句。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明确小说分为四层:父亲想造更高的新台阶;父 亲为造新台阶做准备;建造新台阶;台阶造好后。 5.文本细读 (1)分析父亲想造台阶的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父亲觉得台阶低的语句,如“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家乡地 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等。 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如三级台阶、青石板的粗糙、父亲洗脚等,分析这些细节体现出父 亲地位低的原因。 (2)对比低台阶和高台阶上父亲的生活画面。 让学生分别找出低台阶上和高台阶上父亲的形体外貌、磕烟灰的动作、坐在台阶上的感觉 等方面的描写。 分析这些描写所体现出的父亲的变化,如身体的衰老、心态的改变等。 (3)探讨新台阶建成后父亲的感受。 找出文中描写新台阶建成后父亲表现的细节,如“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 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