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物理 沪科版(2024) 八年级全一册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新课引入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要想准确测出物体的密度,还需要准确测出哪些物理量? 密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否需要有先后顺序? 体积 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知识点 一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1. 认识量筒和量杯 (1)分度值:量筒或量杯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数值。 (2)最大测量值:量筒或量杯所能测量的体积的最大值。 (3)特点:量筒的刻度是均匀分布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上密下疏”不均匀分布的。 量筒 量杯 2. 使用方法 (1)选: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量程、分度值适当的量筒或量杯,尽量选用最大测量值小(以能测量出被测液体的体积为宜)、分度值小(可提高测量精度)的量筒或量杯。 (2)放:使用时应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或量杯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读出液体的体积。 ①俯视会使读数_____。 误差分析 ②仰视会使读数_____。 偏大 偏小 知识窗 凸液面与凹液面 液体被倒入量筒中后, 由于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量筒接触的液体会向上或向下,导致凹液面(如量筒中的水面)或凸液面(如量筒中的水银面)的出现,而量筒中间部分受影响最小,对应的体积最接近真实值,故读数时视线要对齐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 3. “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不吸水)的体积 (1)原理:向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放入不吸水固体(水未溢出),容器中的水面会发生变化,两次示数之差表示固体排开水的体积,排出水的体积跟固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是相等的。 (2)操作(以下沉固体为例) a)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b)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量筒,使其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与固体的总体积V2。 c)固体体积V=V2-V1。 V1 V2 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体积 石块放入前的体积V1=20 cm3 石头放入后的体积V2=30 cm3 石块的体积V=V2-V1=10 cm3 V1 V2 典例 4.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1)固体体积不大(可放入量筒中)、不溶于水也不吸水时:若固体在水中下沉,则通常采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若固体在水中漂浮,则通常采用“配重法”或“压入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核心:使物体全部浸入水中。 (2)固体溶于水或具有吸水性时:可用细沙代替水,采用“埋沙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3)固体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时:采用“溢水法”,溢出水的体积即为该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m V2 V1 知识点 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待测固体的质量m;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量其体积V1; (3)把用细线系好的待测固体缓慢浸没到水中,测量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则固体的密度 。 误差分析 测量固体密度时,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固体的体积再测质量,则会因为固体上沾了水而使质量的测量值_____,由此计算出的密度会_____。 固体的质量m 固体的体积V=V2-V1 V2 V1 偏大 偏大 典例 m1 V m2 2.测量液体的密度 (1)向空烧杯中倒入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其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3)测量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则液体的密度 。 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实际测量的是从烧杯中倒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烧杯内壁残留的液体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___影响。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 ... ...